一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的,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,具备会计学和审计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,培养面向国家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社会审计组织从事审计、咨询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,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财经类应用型复合人才。
二、培养要求
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、审计、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接受会计、审计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,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、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。
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专业基本要求是:
1.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,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,努力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,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。具有人文精神、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,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思想品德、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。
2. 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、管理学和审计学的基础知识、基本理论;掌握审计工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;熟悉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,以及国际会计和审计惯例;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。
3. 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字表达、数学、计算机和外语基础,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。
4. 具有独立获取并运用知识、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;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商业意识,具备从事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与素质。
5.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,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,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,经过必要的军事训练,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,具有健全的体魄、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审美观。6.
三、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
(一)课程设置
本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课程,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、学科基础课、专业基础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四部分,选修课程由专业方向课、创新创业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三部分组成。
1.本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为: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、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、形势与政策、大学英语、微积分、线性代数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、财经应用文写作、计算机基础与应用、数据库应用基础、体育。
2.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为:微观经济学、宏观经济学、管理学、金融学、会计学基础、财务管理、统计学、市场营销学、管理信息系统、经济法学。
3.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验课,专业理论课为:审计学基础、中级财务会计、财务审计、成本会计、经济效益审计、高级财务会计;专业实验课为:ERP实验、西方经济学实验、会计学基础实验、企业会计综合实验、审计综合实验、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验、计算机审计实验。
4.本专业设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两个专业方向,其中:内部审计专业方向课为:管理会计、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、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、国际会计与审计(双语)、计算机审计、内部审计学、审计法规。
社会审计专业方向课为:管理会计、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、税法、国际会计与审计(双语)、计算机审计、社会审计、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。
5.本专业的创新创业课为:创新创业理论基础、创新创业管理咨询、创新创业管理咨询实践。
6. 综合素质选修课: 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、方法论、艺术素养、生理与心理健康五大类课程中,由学生自行选择。
(二)学分要求
本专业学生需修够公共基础课61学分,学科基础课30学分,专业基础课30学分(其中:专业理论课18学分、专业实验课12学分),专业方向课14学分,创新创业课6学分,综合素质选修课10学分。
本专业其它教学实践环节学分分布为:社会实践或调查2学分、专业实习2学分、毕业实习4学分、毕业论文4学分、军训2学分。
本专业要求学生至少取得165学分,方可毕业。
四、实践教学环节及要求
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程内实验、专业实验实训、上机、社会实践或调查、专业实习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论文(设计)、军训等。
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,实践教学活动可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安排。具体学分及时间安排、要求如下:
1.计算机基础与应用、数据库应用基础、管理信息系统上机实验分别为2学分、2学分、1学分,与相关理论课程同步开设;
2.专业实验12学分,在相关理论课程之后单独开设;
3.社会实践或调查2学分,在第四、六学期暑假进行;
4.专业实习2学分,在第七学期寒假进行;
5.毕业实习4学分,在第八学期集中8周时间进行;
6.毕业论文(设计)4学分,在第八学期集中8周时间进行;
7.军训2学分,在第二学期暑假进行,时间1周。
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调查、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由学院统一安排,实习和调查结束后,要完成相应的社会调查报告和实习报告,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评定,达到要求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。学生参加军训等实践性教学活动,要严格进行考勤,并取得详细的考勤记录,达到要求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。
五、修业年限:
基本修业年限为4 年,实行3~6 年弹性修业年限制度。
六、授予学位:
管理学学士
七、成绩考核
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各门课程必须进行考核,并按我院有关规定取得相应学分。考试可采用口试、笔试、开卷、闭卷、口笔试结合、开闭卷结合、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。考试由教务处统一安排,或由院(部)、系、教研室安排,按照各个学年、学期的具体规定执行。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考核,可分别按考试、考查、鉴定等不同形式,进行成绩评定或写出评语。
八、课外教学安排及要求
为充分利用学习资源,积极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,本专业学生在完成必修与选修课的学习及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同时,还要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教学安排,主要内容有:本专业经典著作选读、学术讲座、学术沙龙、案例分析与讨论、读书会及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等,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、勤工助学。同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些科学研究、社会工作,以锻炼才干,培养能力,提高素质,全面发展。
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研活动和科技竞赛,学生参加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获得奖励、完成科研课题、获得专利等均可获得相应创新学分。
九、教学计划进度表(附表)
十、双学位、双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(附表)